产品分类
一. 零碳园区——政策背景
1.1 国内方面: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在工业园区、大型生产企业和大数据中心等周边地区,因地制宜开展新能源电力专线供电,建设新能源自备电站,推动绿色电力直接供应和对燃煤自备电厂替代。
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强调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立一批零碳园区,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
1.2 国际方面:
欧盟:CBAM法规征收“碳关税
CBAM法规是欧盟“绿色新政(Green Deal),加强欧盟碳市场(EU ETS)运作,帮助欧盟更好地实现欧盟气候目标。
过渡期(2023年10月1日 ~ 2025年12月31日):提交CBAM报告,不计算碳排放费用;
征收期(2026年1月1日起):提交CBAM申报,须计算碳排放费用
二. 源网荷储一体化——政策背景
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促进工业能源消费低碳化,推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应用比重,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升工业电气化水平。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是电力行业坚持系统观念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通过优化整合本地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资源,以先进技术突破和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探索构建源网荷储高度融合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路径。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在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工业园区,加快发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等新能源项目,支持工业绿色微电网和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推进多能互补高效利用,开展新能源电力直供电试点,提高终端用能的新能源电力比重。
在双碳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区域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是应对分布式新能源大比例接入、构建区域“源荷互动"能力的关键路径
2.1 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必要性
应对新能源发展挑战:源网荷储一体化通过整合储能和负荷侧资源,能够有效缓解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对电网的冲击,提高新能源的就地消纳能力,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提升电力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源网荷储一体化通过优化源、网、荷、储各环节的协同运行机制,增强了电力系统的韧性;
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与双碳目标实现:通过提高新能源在电力供应中的占比,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有助于从能源生产、传输、消费等各个环节减少碳排放,推动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可持续方向转型;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转型迫切性:城市化水平发展到当下阶段,土地财政面临困境,各地政府开始筹划财政转型,通过打造区域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即绿电直供的零碳产业园区,实现从土地财政逐步到能源财政迫在眉睫。
2.2 零碳产业园应用场景——智能微网
安科瑞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支撑园区绿色微电网源网荷储一体化运转,对园区碳排放数据进行计量和追踪管理的“中枢大脑"。管理平台通过对园区内分布式光伏、风电、冷热电联供系统、储能系统、充电站、以及供-配-用能网络的统一接入管理和调度,为园区绿色微电网源网荷储四大环节和碳足迹建立大模型并实现全景动态实时监测管理。
企业能耗监控及优化
企业生产工序能耗、单位产品能耗进行对标达标分析,帮助企业发现能源消耗结构和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为企业能源使用结构和方式的改进、优化提出方案和建议。
碳足迹计量及追踪管理
园区内各企业主要生产工序、主要用能设备的碳排放进行实时在 线监测,实现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实时监测和分析,生成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和产品碳足迹核算报告,形成完整的企业和园区碳足迹档案。
园区能源调度优化
实时监控以及管理平台 的智能灵活调度,新能源在园区的充分就地消纳,帮助园区及企业获得用能成本上的较大化收益。
虚拟电厂
各项资源进行聚合和协同优化,并以虚拟电厂的形式参与广东省电力市场需求侧响应交易。
2.3 源网荷储一体化和零碳园区的社会效益
符合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方向
有利于发挥地区可再生资源的优势,可以实现清洁电力大规模消纳,完善地区能源结构,打破资源环境的约束, 促进地区能源领域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有利于优化当地产业结构
发展新能源产业,是当地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经济又 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做大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
增加园区电力发展的效益和质量
“源网荷储"各个步骤协调互动,可以发掘需求侧资源和系统灵 活性调节能力,有助于各类资源的协调发展和科学配置,提高电源系统运行效果和开发整体效果。
降低用能成本,融合产业发展
依托“ 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等模式,通过市场机制降低用电成本,提高企业绿色用电比例,吸引下游用户,避免企业因电力紧张、能耗监测、国际 市场认证等原因遭受“ 限电、限产、停产、限制出 口"等困境,保障企业正常生产,提升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具备良好的生态环保效益
“源网荷储一体化"对周边环境污染影响不明显, 环境风险事故出现概率较低,环保投资可基本满足污染控制需要。
有效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及税收
源网荷储一体化下绿电零碳园区的打造,利于地方招商引资,进而带动地方政府的财税收入。
三. 安科瑞源网荷储充一体化能源管理平台
安科瑞企业微电网源网荷储充一体化能源管理平台,通过在企业内部的源、网、荷、储、充的各个关键节点安装安科瑞研发的各类监测、分析、保护、治理装置;通过控制、计量、通信等技术,将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可控负荷、电动汽车、电能路由器聚合在一起;平台根据最新的电网价格、用电负荷、电网调度指令等情况,灵活调整微电网控制策略并下发给储能、充电桩、逆变器等系统与设备,保证企业微电网始终安全、可靠、节约、高效、经济、低碳的运行。
3.1 解决方案-分布式光伏监控系统
3.2 解决方案-工商业储能系统
3.3 解决方案-有序充电系统
3.4 解决方案-光储充系统
四. 安科瑞源网荷储充一体化能源管理平台功能介绍
平台功能概况图
4.1 系统总览:“源网荷储"等全量运行数据,存储展示、状态检测、运行告警;
直观展示微电网系统电量、碳排、成本、设备运行等各类数据;
实时呈现微电网电力数据流向和设备安全情况。
4.2 微电网运行监测:支持电站拓扑、设备监控、策略执行、态势感知、运行评价等功能。
4.3 功率预测:分布式能源、充电站、空调、常规负荷等分类预测;
预测服务涵盖日前及日内多个时间尺度。
4.4 优化调度:
基于能耗较优、成本较低和碳排放最少的经济优化调度;
考虑电网供电力平滑与电压稳定的安全运行调度策略;
需求侧响应电网互动策略。
4.5 运行控制:
光伏:防逆流
储能:防逆流、峰谷套利、需量控制、柔性扩容
光储:防逆流、新能源消纳、需量控制、动态扩容
光储充:防逆流、新能源消纳、需量控制、有序充电
源网荷储充:防逆流、新能源消纳、需量控制、有序充电、负荷柔性控制
4.6 聚合资源:聚合微电网内光伏、储能、充电桩及空调柔性负荷;以单一虚拟电厂子站与独立电力户号接入上层负荷聚合商或虚拟电厂平台;充分发挥微电网灵活资源的调节能力,实现微电网整体收益*大化。
4.7 碳排管理:企业、部门、区域碳排监控;碳排统计、同环比分析;支持月、年碳排报表;碳盘查报告
4.8 智能运维:
设备档案管理:重要设备包括变压器、空调主机等设备信息,配置二维码。
运维流程管理:任务管理、巡检记录、缺陷记录、消警记录、抢修记录、通知工单。
设备维护: 提醒用户及时查看或更换相应设备,并提示维修或更换建议。
专家报告:系统定期为用户生成能耗分析报告,提供专家建议。
4.9 能源规划: 基于负荷信息、设备信息、市场信息、地理信息等内容进行优化配置,提供经济较优的容量配置方案。
4.10 其他平台界面: 多站点综合大屏,单站点应用, 能源报表,能源流向。
五. 典型业绩
5.1 某重工企业18MW分布式光伏监控系统
计量方式:本光伏项目发电量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方式,向系统上送功率。在光伏10kV并网柜内配置一套并网计量电能表,作为光伏发电量统计。
微机保护部分:10kV光伏并网柜应配置方向电流速断、过流保护,防孤岛,故障解列装置;逆变器应配置防孤岛保护,输出过流保护,输入反接保护.。
5.2 上海某研究院智慧能源管理
研究院希望建立园区级微电网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实现各项能源的集中化管理,深入分析能源消耗过程与趋势,同时为企业和员工提供充电服务,利用光伏和储能降低用电成本,实现能源管理与工商业生产紧密结合
5.3 河南交投源网荷储项目
智慧能源管理软件需要兼容多个站点(一期共计266个站点)的协调控制器接入,主要实现远程集中监视和控制、能效分析、能耗及收益、数据统计、策略下发等。
协调控制器可以制定并自动执行防逆流、削峰填谷、新能源消纳等控制策略,对内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运行。
5.4 某新材料公司光储充一体化
项目特点:光储充综合监测;保障光伏、储能、充电桩等设备安全运行;运用储能进行削峰填谷,降低用电成本;运用储能进行新能源消纳,提升光伏消纳率。
5.5 其他案例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荣誉资质资料下载产品展示
AIM-D100-CA多功能直流储能绝缘监测仪 AWT200工业通信管理物联网网关 adw300-hj壁挂式4G无线计量表 AM5SE综合线路监测电表 AIM-D100-CA直流光伏绝缘监测仪服务与支持
技术文章新闻中心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在线留言版权所有 © 2025 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05031232号-31
技术支持:智能制造网 管理登陆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