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为贯彻落实国发[2007]15号的精神,住建部印发《关于印发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设相关技术导则的通知》,组织编制“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一系列技术导则及验收标准。这些导则统一了能耗数据的分类、分项方法及编码规则,实现了分项能耗数据的实时采集、准确传输、科学处理、有效储存。Acrel-5000建筑能耗监测系统严格按照导则要求开发,符合导则要求的各项技术要求。
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对能源需求旺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提高能源利用率,在环境友好的情况下进行社会发展已成为策略和社会共识。根据“十三五"发展规划,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tce以内,节能减排工作任重道远。
1 远程在线监测技术应用现状
远程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燃油、燃气等企业还未有效全面铺开,尚未全涵盖到地方监督管理层,且未专门针对既有锅炉等设备特性进一步深化与集成创新
2 解决方案
2.1 数据采集层面
采用MODBUS通讯协议完成对能耗数据的采集,将数据以压缩加密方式通过网络传输到能耗在线监测预警平台数据服务器。由于数据采集具备断点续传功能,保证了采集数据的实时性和可靠性。企业内部采用二级采集方式:一级面向各级生产系统,二级为能耗系统(见图1)
4.1概述
Acrel-5000web建筑能耗分析系统是用户端能源管理分析系统,在电能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水、气、煤、油、热(冷)量等集中采集与分析,通过对用户端所有能耗进行细分和统计,以直观的数据和图表向管理人员或决策层展示各类能源的使用消耗情况,便于找出高耗能点或不合理的耗能习惯,有效节约能源,为用户进一步节能改造或设备升级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用户可按照有关规定实施能源审计,分析现状,查找问题,挖掘节能潜力,提出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并向县级以上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报送能源审计报告。
4.2 应用场所
适用于公共建筑、集团公司、工业园区、大型物业、学校、医院、企业等不同行业的能耗监测与管理的系统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
4.3 系统结构
Acrel-5000建筑能耗分析系统以计算机、通讯设备、测控单元为基本工具,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现场总线、光纤环网或无线通讯中的一种或多种结合的组网方式,为大型公共建筑的实时数据采集及远程管理与控制提供了基础平台,它可以和检测设备构成任意复杂的监控系统。开放性、网络化、单元化、组态化的采用面向对象的分层、分级、分布式智能一体化结构。建立如下层次结构:
4.4 系统功能
(1)系统概况
平台运行状态,当月能耗折算、地图导航,各能耗逐时、逐月曲线,当日,当月能耗同比分析滚动显示。
(2)用能概况
对建筑、部门、区域、支路、分类分项等用能进行对比,支持当日逐时趋势、当月逐日趋势曲线、分时段能耗统计对比、总能耗同环比对比。
(3)用能统计
对建筑、区域、分项、支路等结构按日、月、年报表的形式统计对分类能源用能进行统计,支持报表数据导出EXCEL,支持选择建筑数据进行生成柱状图。
(4)复费率统计
复费率报表按日、月、年统计对单栋建筑下不同支路的尖、峰、平、谷用电量及成本费用进行统计分析。支持数据导出到EXCEL。
(5)同比分析
对建筑、分项、区域、支路等用能按日、月、年以图形和报表结合的方式进行用能数据同比分析。
(6)能源流向图
能源流向图展示单栋建筑时段内各类能源从源头到末端的的能源流向,支持按原始值和折标值查看。
(7)配电监测/管网图
以变电站配电结构一次图或建筑水、燃气管网图展示结构中各重要节点数据,方便用户掌握能源运行时参数。
(8)夜间能耗分析
夜间能耗以表格、曲线、饼图等形式对选择支路分类能源在时段工作时间与非工作时间用能统计对比,支持导出报表。
(9)三维展示
通过3D图形方式展示项目现场模拟图,以更直观的方式对项目中建筑或设备数据进行动态展示。
(10)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包括,设备类型、设备台账、维保记录等功能。辅助用户合理管理设备,确保设备的运行。
(11)用户报告
用户报告针对选定的建筑自动统计各能源的月使用的同环比趋势,并提供简单的能耗分析结果,针对用电提供单独的复费率用能分析,报告可编辑。
结语
面向典型重点用能企业能耗在线监测平台"的建设是信息化与节能工作相结合的可行方式,能 有效提高企业能源利用率,挖掘企业节能潜力,对 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具有战略意义。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荣誉资质资料下载产品展示
AIM-D100-CA多功能直流储能绝缘监测仪 AWT200工业通信管理物联网网关 adw300-hj壁挂式4G无线计量表 AM5SE综合线路监测电表 AIM-D100-CA直流光伏绝缘监测仪服务与支持
技术文章新闻中心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在线留言版权所有 © 2025 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05031232号-31
技术支持:智能制造网 管理登陆 sitemap.xml